第二,进一步认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科学价值。不论是总结成就,还是记取教训,我们都会碰到如何看待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问题。这些基本原理,就是马克思、恩格斯在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中,马克思在《〈政治经济学批判〉序言》中,恩格斯在《卡尔·马克思〈政治经济学批判〉》、《卡尔·马克思》和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》中提出的有关论断。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科学价值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:首先,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,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一种理论可以代替这个体系。其次,它经历了100多年历史考验,没有被驳倒,更没有被人们遗忘和抛弃,这从另一个方面有力地证明了它的生命力,它的存在的合理性。
第三,在唯物史观与具体的研究对象相结合的过程中,推动理论上的创新。从史学前辈的治学经验中,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。翦伯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“如何处理历史上的阶级关系”,“如何处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”,“如何处理历史上的国际关系”,“怎样对待发展观点”,“怎样对待全面观点”,“人民群众与个别历史人物”,“政治、经济与文化”等重大问题[9],是从理论上做出了精辟的论述。白寿彝先生主编的《中国通史纲要》和多卷本《中国通史》导论卷,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、农民阶级身份的分析和国家职能的认识,对人、生产力、科学技术以及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等,都是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结论。在这方面,中国史学界还有很多可以总结、可以借鉴的地方。事实证明,唯物史观不会窒息人们的创造力,而是要我们去发现这种创造的方法和途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