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晋南北朝时期,各族人口频繁流动与冲突,是造成东晋南朝和十六国北朝长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东汉以来,北方、西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陆续向内地迁徙,在辽西、幽并、关陇等地同汉族人口犬牙交错地生活在一起。魏晋时期流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种类越来越多,人数越来越庞大。其中,以匈奴、鲜卑、羯、氐、羌五族最为突出,史称“五胡”。东汉之初,匈奴分裂,南匈奴开始归附汉朝,并在汉末由塞外移居塞内。曹操统一北方后与南匈奴为五部,将之徙往今山西境内的晋中晋南一带,人口大约有20多万人。羯人入塞比匈奴人略迟,时间在魏晋之际,内迁后主要居住在上党一带。氐、羌原居青海、甘肃一带。汉魏之际,汉族统治者为屏蔽中原,大量迁徙氐、羌及其他少数民族充实关中。曹操命张既一次徙武都氐就达五万余落。西晋时期,氐、羌人民已占关中人口的一半。鲜卑是原居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,分东、中、西三部。东部为宇文部、段部,中部为慕容部,西部为拓跋部。东部鲜卑后来被慕容部兼并。鲜卑人在西晋时期势力已达到辽西至代北一带。西晋末年,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乘汉族统治者内乱之机,也加入混战的行列,先后入主中原建立政权。冉闵之乱,仅距西晋灭国30年,原汉人居住的腹心地区司冀一带已有“诸氐、羌、胡、蛮数百余万”[23]。北魏初期,并州胡人、常山赵郡丁零人、关中氐、羌人,都是当地人口的重要构成。隋统一时,华北平原、关中平原的民族成分十分复杂,长安虽是王都,却“俗具五方,人物混淆,华戎杂错”[24]。
相关影视:mxgs 582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