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晋玄学发挥的仍是老、庄、易、义理,同时又出现了调和儒道之思想。“永嘉之乱”和“五胡乱华”的惨痛后果,使东晋初年的思想家出现了一股反思浪潮。玄学名士孙盛认为王弼注《易》而未及《易》之精华,徒以穿凿附会、浮辞溢目而取胜。葛洪指责竹林七贤曲解老庄,那些放诞之举有悖华夏文明。戴逵认为阮籍、嵇康等人迫于环境而放达,尚情有可原,西晋名士的放达则纯粹是纵欲任恣而已,败坏世风。在这种情况下,出现了一批调和儒道、儒玄双修的玄学家。其著名者有王坦之、李充。
王坦之崇老黜庄,认为庄子其言诡谲,其义诙诞,害多利少,放荡越礼成为时俗,原因就在于庄学盛行。而老子和孔子的宗旨相同,孔子、颜回以礼义教人,符合老子“利而不害”“为而不争”的天道圣德,孔、颜实在是精通玄学。因此,名教与自然结合,才能达到最高境界。
李充认为儒学为末,老庄为本,两者完全可以互补。老子反对礼教,是为了匡救礼教之弊,因此老庄与儒教其实是殊途同归,并无本质的差异。